为了一江清水——人大代表建言长江沿岸石化业绿色发展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席大大总书记深深牵挂的河流。总书记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为治好“长江病”,去年4月,席大大到长江沿岸多地深入考察,把脉开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明确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毫无疑问地成为两会代表建言和媒体关注的焦点。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将开展制定规划计划、夯实地方责任、推动绿色发展、解决突出问题四方面工作。多位人大代表对长江沿岸石化业绿色转型也提出了建议。
绿色标准缺失 亟须协同管控
监测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1%,但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及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2倍。
据了解,长江流域是化工产业的集聚之地,长江沿线29个中心城市共布局不同规模和门类的工业园区490个,以化工为主导的园区有103个,两岸分布的化工企业已达40多万家,沿江省份化工产量占到全国的46%,临江1000米范围内企业数从2000年的149家增加到2017年的715家(规模以上企业489家,占68.4%)。
“虽然沿江化工园区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园区发展历程短,缺乏建设经验和标准规范的引导,规范化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提交了《关于加快制定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园区标准体系的建议》。她指出,一是沿江化工园区绿色发展建设标准体系缺失,化工园区的空间布局、环境准入条件、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清洁生产标准、废物处理处置措施等都缺乏规范指导。二是化工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和排放标准缺失,大量化工园区配套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标准建设,且沿江各地对化工园区污水排放标准执行松严不一。三是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配套设施建设规范缺失,大多数化工园区尚未建立完善的三级防控体系。四是化工园区VOCs排放及控制标准缺失,监测技术、监管体系方面也亟待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欧其也提交了《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统筹发展的建议》。他表示,长江沿线化工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着长江的生态环境。
欧其认为,首先,长江沿线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偏重偏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长江中上游不少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是这些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尽管各地在招商政策中都表示招商不引污,但面对发展的压力,不少地方对新建、引资项目进行的环保评估往往流于形式。太湖蓝藻危机后,太湖流域先后关闭了4400多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一部分转移到了苏北,还有一部分被安徽一些县市奉为“座上客”。
其次,地方政府敷衍整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固废填埋、暗管偷排、侵占湿地等现象还在长江沿岸继续上演。比如,泰兴滨江污水厂在长江内侧芦坝港违法倾倒数万吨危废,在被要求整改2年后,不仅丝毫未动,反而变本加厉,污泥数量从2.3万吨增加到近4万吨,污泥倾倒点距离长江大堤仅约30米。而泰兴经济开发区在长江岸堤内侧填埋的3万多立方米化工废料和其他固废同样历时2年未整改。
再次,区域协调机制欠缺,统筹发展与各自为政博弈凸显。目前沿江各地市场准入标准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出城市、城市群之间竞争的差异性和协作性,全流域在产业规划方面缺乏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总体考虑。从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各地纷纷亮剑 谋划长江保护
事实上,为使长江沿线化工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各地都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甚至关停了很多污染企业。
“涪陵是化工产业较多的一个区。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最重要的就是长江沿岸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表示,截至目前,涪陵区还剩下1家化工央企没有搬迁,今年内这家央企将全面停产并搬迁。涪陵区目前的做法是将全区的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到白涛工业园区,还长江沿岸干净整洁和生态平衡。同时,化工企业集中到园区后,还将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把化工园区打造成为绿色园区。
全国人大代表、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党支部书记胡为义介绍说,湖北省专门制定出台了《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每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关改搬迁工作,并确定对沿江有化工企业整治任务的市县在安排地方债券时予以倾斜,对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给予贷款贴息、基建投资补助、职工安置等支持。这些对加快沿江化工企业污染治理和转型升级,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表示,在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2个突出问题:一是县市化工园区达标难度较大。对于先有企业后有规划的县市老园区来说,在公共管廊、智慧平台等基础设施配套上存在先天不足,暂时难以达到合格园区的标准。而整改的时间只有1年,一旦园区不达标,已经在园区的老企业都将面临搬迁的困境,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比如,钟祥市磷化工产业发展已有60余年,48家沿江(汉江)化工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税收几乎都占全市的1/3,磷化工园区的存废对钟祥经济的影响将十分重大。
二是支持关改搬迁工作的专项资金使用需要进一步明确。湖北省虽然出台了每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关改搬迁工作的政策,但具体到企业由各地市州安排,许多企业关改搬迁因为扶持政策不明朗而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为此,胡为义建议,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对体量大、发展潜力大的县市老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在规定整改期基本整改合格;沿江化工企业环境整治要与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统筹考虑,既要尽快明确对企业关改搬迁的扶持标准,让企业吃定心丸,更要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创新性示范性项目的重点扶持力度,让那些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环境污染小、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好企业、好项目快速成长。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散、乱、污企业依靠逃避环境治理而获得高额利润,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坦言。
于会文表示,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印发了《四川省完善生态环境准入促进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省共初步划定综合环境管控单元1009个,在满足空间管控和总量管控的前提下,提出生态环境准入门槛和标准;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信贷,实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环保诚信企业名单,为环境信用好的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认为,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致力把长江南京段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同时,南京还将打造长江生态监控平台,启动实施“生态眼”多源感知系统项目,实现长江生态的智慧展示、沿江生产的智慧监视等,落实《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这部全国首部聚焦长江岸线保护的地方政府规章,率先将长江保护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企业主动作为 转改关搬并举
为了长江大保护,长江沿线区域一些化工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提前布局,以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自己,实现绿色升级、绿色转型。
据全国人大代表,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介绍,近年来,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集团在关搬改转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关”主要是关停落后的产能,22套装置已经全部拆除,一些影响安全、环保的装置也已经启动搬迁;“改”则是针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提升,大幅提高治污能力,现在的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0%。
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总经理张春生告诉记者,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环保标准将会更高。这是央企应该承担的环保责任,也是新时代的要求。
针对如何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落地,欧其表示,首先,要协同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模式,通过定期的政府间、行业间联席会议来协商解决上中下游地区产业布局优化问题,搭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对接平台,严禁污染产业的梯度转移;建立环境敏感区域内项目联合审批或升级审批制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的合作交流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促进流域内各相关管理部门真正实现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动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其次,整合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结合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分布,建立各地区对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分工协作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研究院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建设一批绿色智造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产业人才开发目录,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和人才互认机制。
再次,加强法治保障,尽快颁布长江保护法,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长江流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控,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对不同流域省市的环保指标实行梯级管理。
据初步统计,长江沿江11个省市将搬迁改造化工企业620家,其中异地搬迁入园企业360家,占全国的45%。
吕文艳也建议,一是建立一套指导长江经济带园区整体规划、产业链接、循环经济、结构调整、基础配套、安全环保,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标准体系;二是明确化工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和排放标准,使沿江上下游园区统一尺度、统一标准;三是尽快出台沿江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增强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四是着力构建标准—治理—监测全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标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刘德辉建议,应加强对化工园区统筹规划,结合化工园区在地域、市场以及行业等方面的特点,对化工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总体规划布局,园区项目准入、规划控制指标、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高起点统筹规划,提升化工园区专业接纳能力和专业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来源:中国化工报)